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我的博客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知青下乡到云南,修建水库流血汗, 返城潮中回上海,在外时间九年半。

105、畅游澜沧江  

2013-08-01 07:49:14|  分类: 知青轶事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   卡车在昆洛公路上一路南行,土石路上扬起的尘土一路飞扬。经四天漫长的翻山越岭,一路颠簸,1970年的37下午终于到达景洪,卡车停在了将要住宿的县文化馆门前。为了尽快洗去满身灰尘,刚安排好住宿,几个要好的知青就相约到澜沧江洗澡。

从住地到江边并不远只有300米左右。我们几个知青从县文化馆出来后,穿过马路(今天的嘎兰中路),对面有条小道直通澜沧江。行走在小道上见两旁都是些傣族民居,这些建筑很有特点。一是这些小楼底层都四面通风,没有围任何东西;二是两层小楼都是用很粗的木柱撑起来的;三是楼上的墙壁大都是用毛竹片围成的;四是楼顶的小瓦不是扁圆而是平的;五是底层不住人只放些杂物和圈养牲口;六是傣家竹楼的门始终是敞开着,偶尔外出,也只用几根竹杆横插在门闩中。因此只感到傣族小楼很特别狠新鲜。

     走了不到五分钟,就来到了江边。站在岸上看,江面很宽,虽然时值旱季,但水面至少仍有300多米。水流得很快,随着涌动的江流,滚滚向前流去。江边浅水处,见几个傣族女子,卷起筒裙,一手拿着竹萝,一手在水中捞着东西。直至走到近前次看清楚,原来她们在水中的鹅卵石上采摘青苔。

一伙人脱去外衣,下到江水中,尽情地洗去连日来占在身上的尘土。三月的西双版纳虽然已经很热,但江水因是从青藏高原流下的融化的雪水,所以有些冷。可知青们全然不顾,在水中嬉戏玩耍。知青们并不满足在江边游泳,有人就提议横渡澜沧江,游到对岸去。当时,因年轻气旺和正玩在兴头上,不少知青都同意游到江对岸去。

记的当时刚开始时,我们横渡澜沧江的知青有五六个,可是游了没多久,其中的三人就被冰冷和快速流动的江水吓得返了回来。只有我和其他二人,在涌动的江水中,用双手不停地划。由于江水寒冷,再加上有些紧张,所以,在游的过程中总感觉手脚不是很协调,有点僵硬。之后,途中又有一人返回,游到对岸的只有我和另外一个知青。

人虽然游到了对岸,因水流太急把我们往下游冲了200多米。为了回游时离对岸起点近一些,我俩就往上游走去。沿着江边,踩在鹅卵石上逆水而上,一路上又见几个傣族女子在澜沧江中采摘青苔。就这样走了有一里地,一座雄伟壮观的大桥清晰地展现在眼前。

澜沧江大桥呈T字形横卧江上,九个钢筋水泥桥墩立于江水之中。十个钢筋混凝土梁横跨在桥墩之上,341米的大桥,把澜沧江两岸连接。大桥1965年一月通车,结束了自昆洛公路1953年通车来,长达12年车辆过江靠摆渡历史,使天堑变通途。

看到景洪大桥就再眼前,一同游过江的知青很高兴。对我说,不要再游了,我们从大桥上走过去吧,顺便还可以看看江面的景色。其实,我知道,他所说的看景色只是托词和借口,是害怕再游回对岸,所以提出从桥上走过去。他不愿再游过去,我也不好说什么,只是在心里骂他,胆小鬼,怂包蛋,没出息。

有了一次渡江经历,心中平添了不少胆气。一点也没有害怕的感觉,游的时候手脚特别顺畅。第二次度澜沧江总结了初游时的经验,由横渡澜沧江改为斜渡,就这一字之差,效果截然不同。第一次渡江因没有经验,横着朝江对岸使劲游,力气花了不少,但效果不佳。因受到水流的阻力,游得慢不说,而且特别的累。游到对岸几乎精疲力尽。

改由斜渡后其效果出奇的好。斜渡澜沧江在水流的作用下,不仅阻力减少,而且还在推着你前进。这样就等于顺着水游泳,既省力又轻松。于是,手脚也听话了,心中的担心和害怕消除了,冰冷的江水也不觉得了。此时的我在水中不断的挥动着手臂,似闲庭散步,似江中小舟,似蛟龙水戏

由于方法得当,因此这次游得很快,不多时就游到了对岸。岸边的知青只见我一人游回来,显得有些着急,就问,还有一个人呢?我就对他们讲他从大桥上走回来。留在江边的知青围着我说:“你太厉害了,从上海到景洪,路上三天火车、四天卡车,舟车劳顿,一路颠簸。刚到景洪就横渡澜沧江,而且还是个来回,你太了不起了。”

听了同伴的赞扬心里自然很得意。可是,看着大桥下湍急的江流,看着江面上烟波飘渺的雾纱,看到滚滚流去澜沧江水,就想到青春如那江水一去不复。感到前途渺茫,不知路在何方,好像一个漂泊的游子,盼望着能回到家乡。青春和人生从此将在这里度过......    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554)| 评论(25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